解构买保险遇到的7大问题

很多香港人都有买保险,但其实未必了解保险制度的运作,甚至不清楚所购保险的保障成分,以下列举了7大保险谜思,读者买保险前不妨睇睇:

1. 同年龄、同背景,保费是否一样?

愈年轻投保,保费愈便宜大家都知道,但假设两个人性别、年龄、工作,以及所投保的保险产品都完全一样,保费又是否完全相同?一般而言保费完全相同,但最终或者因个人及家庭病历,以及是否吸烟者等而有所出入。

2. 如隐瞒病历会怎样?

如隐瞒病历,一旦需要理赔会出现争议。一般而言该投保人不会获得保险赔偿;如提出理赔前保险公司已发现投保人隐瞒病历,多会选择退回已交保费,并不受理相关申请。

3. 年缴保费为何比月缴便宜?每月应供款几多钱?

讲到交钱,首先要认识交钱模式。保险缴费大致分三类:趸缴、年缴及月缴。当中趸缴是一次性付清,至于年缴保费有时较月供便宜,因保险公司收取大额保费后可便利投资,因此一般给予约4%至8%的年缴保费折扣。

不过对于手头资金一般不怎么「松动」的市民而言,趸缴及年缴保费的负担相对较重,建议选择月缴;而保险的每月供款占每月总收入的10-15%为佳,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流动性应付其它日常生活所需。

4. 非保证红利调整法?

分红类保险广受投保人欢迎,因可在日后分得保险公司的投资利益分红。但涉及投资,回报自然是浮动的,举例分红寿险便设有保证及非保证回报,当中保证回报一般要20年才「回本」,但非保证回报则最快在6至7年便可「回本」。

但非保证的红利每年都会按市况调整,投保时列出的非保证红利不代表翌年目标,若市况差更会逐年下调,因此投保人要有心理准备。

5. 何时退保好?需要钱用保单贷款好不好?

投保后发现不合适想退保必须要想清楚,因一般长期保单在前期阶段(首三年)现金价值(投保人可以取回的金额)极低,部分甚至「0」,提早退保或损失不少。

若「手紧」想借钱,投资者虽可抵押保单予保险公司获得资金,建议宜采用其它贷款方法。他解释,一般保单贷款利息约6厘至7厘,投保人可抵押其现金价值的7至9成,但同时需继续供保单及缴付贷息,可谓双重压力,反而银行的贷息更低。

6. 第一份保险应该买什么?

保险一般分为四大支柱:寿险、医疗险、危疾险及意外险。若家庭负担相对不太重,一般可按「3:3:3:1」比例投保四大支柱,当中包括手术及住院现金保障的医疗险相对较重要;但他提醒,四大支柱的实际投保比例端视乎个别需要。

7. 香港保险有什么货币选择?

绝大部分香港保险以港元及美元计价,外币选择则包括欧元、澳元及英镑,大部分都属于投资相连寿险(投连险),部分也提供普通寿险外币保单。外币保单的吸引力在于货币升值,若该货币升值,意味分红或应获的保障价值会有所增加;但代价是缴交的保费也会随之「升值」。

不过,外币升跌势头转换急剧,而美元与港元挂钩,相对而言汇率较稳定,「如所选择的外币每年有2%或3%升跌,假设保单回报平手,最终的得益都 可能会被蚕食」。以外币缴交保费存汇兑风险,保障赔偿额或因应货币走势而有所出入,市民宜选择港元及美元计价的保单。

0
Mandy#1
Mandy#1

最新文章 更多

会员专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