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人日渐富裕,但在保险面前,中国人依然还是相当没有保险意识的。
中国老百姓通常是看见了才相信,但保险是相信了才需要,需要时买不到的!而且也不是所有人能买到保险的,有两种有是买不到保险的: 1 是太老的人, 2 是不健康的人。
在日本,平均每人享有 6 张保单;在美国,人均保单为 3.5 张;在香港人,平均每人拥有 1.4 张保单;若只计算劳动人口,该数字更达人均 3 张;在台湾,平均每人有 1.3 张保单;而在中国内地,平均每7个人才有1张保单。可见中国人保障不足,其实根本原因并不是经济水平的差异,而是风险观念的不足。
外国人 70% 以上有购买保险,连日本人均 6 张保单,而中国人却连人均 0.2 张保单还不到,为什么呢?男士们听着,如果你想娶个日本女孩!如果你没 7 张保险单你就被淘汰了,因为她们会觉得没有安全感,我在爱你你到时没钱,我爱你但你到时升仙了,我怎么办?保险可是责任和爱的保障,还有两种人是不能买保险的,一是犯罪份 子,二是不健康的人,如果你没买保险人家可能会想你可能是一个没责任心的人或者是犯罪份子,或者是不健康的人。
其实,香港人的一生会买以下 8 份保险:
一、香港人是这样买保险的
- 第一张保单:香港的大学生大约 23 周岁毕业,他们刚毕业时一般要为父母买一张保单,算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
- 第二张保单:是为自己的生活、疾病提供保障。
- 第三张保单:香港人通常迟婚,大约 27、28 岁之后结婚。这时候一般要为爱人买一个保单。在自己出现意外之时,爱人仍然可以正常生活。
- 第四张保单:结婚之后,港人一般享受一两年的二人世界,然后考虑要孩子,为孩子购买一些意外或者疾病保单。
- 第五张保单:是孩子的教育保单。
- 第六张保单: 30 岁之后,港人才开始拥有自己的房子,买房之后,通常也会买车,第六张就是为车房购买保险。
- 第七张保单:是预防身故、提供还债保障的保单。在 30 岁左右,港人为晚年生活着想,通常要买一张大病养老保险。
- 第八张保单:在晚年,为自己的遗产转移购买一份保单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日本人均 6 张寿险保单
日本人有一种习俗,在订婚的时候,男方要买一张寿险保单,写上女方的名字,这是一种爱与责任的体现。同时要考虑,原有的保单不能满足需求,就要增加和扩大。
35 岁以后,还贷压力很大,需要买一份保险,要为家庭提供财富保障。买一份与贷款相当金额的人寿保险,比如贷 80 万,就为自己买一份 80 万保险。万一出问题,有保险公司替还房贷。
到了四五十岁,应该考虑养老。养老保险是越早买越好。这个时候,房子买了,孩子大了,应该考虑增加一份养老金。到了 50 岁,快退休了,要考虑一旦去世,财产税很高,又买一份保险避税。
三、保险什么时候买最好?
如果我知道我六十岁人生毕业,那么我五十九岁买就最划算;如果我知道五十岁生病,那么我四十九岁买就最好;如果我知道我四十岁会发生意外,那么我三十九岁买就最好。可是这些我都不知道,所以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最早?如果可以回到我妈妈的肚子里就是最早的,可是我不能回到过去,所以现在买最好!
很简单的比喻:假如你要请一个保镖,同样是一百块一天,你希望他保护你二十四小时还是保护后你十六小时?当然是全天候保护了!其实保险一样,你二十岁买保险,每年四千,存二十年,到四十岁,有十万保障;你二十五岁买保险,每年五千,存二十年,到四十五岁,一样是十万保障;你三十岁买保险,每年六千,存二十 年,到五十岁,同样是十万保障。这不跟你的保镖一样么?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保险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东西和事物。但是,又是一个人生中必不可少一项投资。对于规避人生中的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意外、在风险发生时获得经济上的风险补偿来说,保险是最好的风险分担和补偿的一种投资方式。也是让我们的现金和资产获得有效的保值、增值的并且风险相对较小、相对容易控制的投资渠道之一。
美国人的保险意识强,在 9.11 大灾难中有 3,000 人死亡,平均每人商业保险人均赔付额为 300 万美金。在汶川 5.12 大灾难死亡 30,000 人,平均每人商业保险人均赔付额 3,000 元人民币。300 万美金与 3,000 人民币比较,差距极大。
另外,中国的天灾保险如地震、水灾是没有赔付的,但香港的保险是有赔付的,这就是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