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投保,何处心安?
我们需要重疾险,不是因为我们会死,而是因为想好好活——重疾险创始人 Dr.Barnard。
在接到这个专题任务的时候,我想起那年夏天,我躺在医院里,每天从早到晚要打8瓶吊针,抚摸着肿似小馒头的手臂,我抱怨命运不公的同时,擦干眼泪对自己说,还好,你一早做了准备。
在我工作的第一年,还是一个夏天,经济部的同仁们跑进跑出地跟保险业务员交流。羊群效应让我在连保单保什么都没搞清楚的情况下,签了重疾险,附加了意外险和住院险。
后来由于压力、饮食、生活习惯等各种问题,我生病了做了手术。整整14天,我躺在14楼的病床上,把自己过往的20几年反刍了一遍又一遍,我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一个平日里连感冒都很少的人,怎么会?可是,医生说,现代医学还无法解释很多东西。
所幸出院的那一刻,我惊喜地发现,手术费那几万块,几乎被社保和那年夏天买的住院险,全部分摊掉了,我几乎没有被命运的突如其来,改变原有的物质生活水平。这对一个生病的人很重要,你病了你就和别人不同了,但你hold住,你就能过自己那一关,你就相信你重新站起来时,一定比现在更强大。
所以,发明住院险的人太了不起了,小病已愈的我除了继续投保重疾险、意外险和住院险外,还给自己加投了防癌险,我怕万一生活失控,伴随而来的精神摧毁。尽管每年保费高昂,但在内心,我有一种遥远的心安,未来出现重大疾病的时候,有一笔款在等我,它能让我的生活不至狼狈。保险保障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片段。在同一个条款下人人平等,重大疾病保险前期的保障功能,使得保险公司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机会,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重大疾病风险是不可预知的,谁也不能断言自己何时会得病,我们不能等自己第四个馒头吃饱后来埋怨不该吃前三个馒头,我们也不可能一上来就吃第四个馒头。
内地客赴港投保潮涌,保额9年增7倍
买30万重疾险香港便宜1/3可保重疾多出13种
一群群内地客在香港海港城,排起长龙,炎热的夏天,时不时见有人用纸巾擦擦汗……这一幕不只是为了购买Gucci、LV等奢侈品,还有的为了香港保险公司的保单,有人戏谑香港保险代理签内地单签到“手软”。
虽然到香港买保险,很多人心存疑虑,不少媒体也大称“地下保单”非法、无效,未来或存在理赔风险的告诫声也不绝于耳,但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统计,自2005年起,内地客新增保单保费总额从18.2亿港元上升到去年的149亿港元,增幅逾7倍;占比则由2005年的5%升至去年的16.1%。香港的保险业人士甚至预计内地客保单未来5年最高可达总额的四成,香港保险业将迎来“黄金五年”。内地人趋之若鹜,背后是什么原因在驱使?
投保费用:30万元保额10年缴费期香港年缴保费比内地少31%
内地客户在香港主要购买的险种包括非投资相连和投资相连两种,前者有人寿保障、储蓄、分红及健康医疗保障等保险。以2013年保单数目计算,非投资相连保单占约90%,投资相连保单占约10%。因此从保险结构分析,内地客赴港投保以保障型保险为主。
以最普遍的重大疾病险为例,就职于国内某知名通讯公司的王先生,做了一份详细的香港与内地同类型热销产品对比。
30岁的王先生,家庭美满,事业正处于上升期。但是他刚刚有了小孩,考虑到自己是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以及父辈们的一些经历,王先生决定购买一份重疾险。作为精于计算的理工男,他很清楚,重疾险并不会使人生活改变,但是可以尽量使生活不被改变。考虑到当前的收入状况以及其它的财务投资,王先生决定先为自己购买一份30万元保额,受益人为妻子的重疾险,分10年缴,保障终生。
“对比内地某国有保险公司和香港某保险公司的同类型产品,我发现30万元保额,分10年缴纳的重疾险产品,内地公司每年保费需缴纳16350元,香港公司则仅需11253元。”王先生说,香港所需的保费比内地所需的保费少31%,这个最直观的冲击,让他的心开始偏向了香港。
简单来说,香港保险公司同类型产品比内地少三分之一的保费,却实现了比内地保险公司更多的保额,如果王先生无重大疾病,活到80岁身故,则相对于内地的30万元,受益人可以从香港保险公司拿到79.6万元的赔付金。
理赔条款香港有医疗报告即可理赔
上述资深人士还表示,“香港保险卖点是保障高(比如人寿单没有不保事项)、保费低、医疗保障全面、危疾保障项目多、保险产品完善,因此对比之下,赴港投保更合算,特区的私隐条例保护投保人的个人私隐。”
尽管万般好,一旦出了事,办理理赔跑香港不便利?这个问题也被王先生考虑在内了。他翻查香港保险公司的产品发现,其理赔条款为,“请填妥理赔申请书;保留有关的医疗报告及其他有关文件;有关文件需于诊断当日起计6个月内递交给保险公司,身故的证明则必须于身故当日后90日内递交。”
就这三点,相形之下,内地同类型保险产品的理赔条款为:申请重大疾病保险金和特定疾病保险金时,所需的证明和资料:1.保险单;2.申请人法定身份证明;3.专科医生出具的诊断证明(含相关的诊断依据)、病历、住院及出院证明文件;4.本公司要求的申请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等相关的其他证明和资料。
“一对比,香港保险公司的产品理赔简单很多,有医疗报告即可。对于内地客户,香港保险公司会有一份内地医院的名单(几乎涵盖全国所有三甲医院),公司认可在名单内的医院出具的诊断书,在投保时会有表格签署确认客户知道,所以理赔时就不会再强调了。”这些理由都坚定了王先生赴港投保的信念。
香港高级持牌理财经理也介绍称,对于理赔服务,客户本人是不需要到港索赔的。把理赔的文件寄到香港就可以了,香港的保险是面向全世界的,具有很大的便利性。例如一些高端医疗险,是直接与全球著名医院结算的,客户可以身无分文地进去治疗,这些是内地的保险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而且,在单据齐全情况下,理赔时间一般是3-4个工作日。
保障时限内地保单生效180日内出险仅退保费
内地保险这种苛刻还体现在保障时限上,在内地的保单上有申明,于合同生效(或最后复效)之日起180日内,无论是重疾确诊,或者是身体伤残,又或者是身故,均只退还所缴保费,而且无利息。香港保险则没有此类限制。
更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保险没有免责条款,受保人于保单生效日一年之内除自杀、枪毙不保之外,无论什么情况的生命离世都可以获得理赔。
据香港高级持牌理财经理介绍,香港还有“不可争议条款”,即指出香港规定保险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布生效两年以上的寿险保单“作废”。简单来说,保险公司以投保人隐瞒、漏报、误告等理由予以抗辩的期限是两年,超过两年保险公司便不得以此为由拒付赔偿金。
比如王先生在签下保单之后两年,突然发现自己患有某种受保疾病不幸过世,他的家人想要申请理赔,如果在内地,保险公司有可能以“受保人当时隐瞒疾病状况”而拒绝理赔,但在香港,一旦过了两年的可争议期,“不可争议条款”就能驳回保险公司这种理由,从而保障投保人权益。
“在香港,过了两年,就是不可异议期,只要是非战争原因身故,都有身故赔偿。内地的险种还要看怎么死法,醉驾闯红灯都不赔。”一位在港从事保险业务的资深人士如是称。
实战看台
重疾险比较
比较一:国内某寿险公司与AXA安盛重大疾病保险比,几乎在同样保费下,AXA安盛的产品保障范围多于泰康人寿33种,且有首10年35%的额外保障及指定严重疾病的20%额外保障赠送。据悉,此款重疾产品并非英国保诚的顶级产品,最新的重疾产品已经可以保障105种重大疾病,且有超过7次的赔付机会。
比较二:国内一险企与AXA安盛重大疾病保险比较,几乎在同样保费下,AXA安盛的产品保障范围多出33种,且有首10年35%的额外保障及指定严重疾病的20%额外保障赠送,而80岁的身故和重疾赔偿金,英国保诚比新华保险多出超350万元。
储蓄型寿险比较
比较三:以30岁男为例,在相同保费下,60岁-70岁每年领取的金额,香港保险公司比内地保险公司同类型产品多出16万元,75岁时的现金总额,香港比内地多出530多万元,最高身故赔偿额,香港比内地人寿多出2400万元左右。
无论从赔偿额度、可提取的金额、保障范围、理赔的规范程度及快速程度等诸多方面,香港的保险都有绝对的优势,这与保险的发展历史不无关系,国内的保险仍属于发展的青涩时期,只有几十年历史,很多地方的不成熟都是必经阶段,而香港保险,诸如英国保诚已经有160多年历史,因此从发展过程的角度看,国内的保险产品亦处于发展上升的阶段,相信发展至成熟期时,也会达到上述香港产品的诸多优势。
热点关注一:赴港买保险合法吗?
到香港买保险,这不就是媒体上常说的“地下保单”吗,是非法、无效的吗?一位有心的上海朋友李先生做了详细的赴港买保险前期准备。
李先生说,“我先是向上海的一些保险代理人、律师咨询。咨询结果基本上属于两派。代理人的基本观点是不建议买,听说香港的保险只有持香港居住证的人才可以买,而且香港保险合同都是英文的,中文仅供参考,大部分人看不懂,就算看得懂,其中奥妙之处未必明白,万一上当受骗了浑然不知。因是外汇管制,缴付保费、理赔事宜比较麻烦。”
在咨询过后,李先生还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查询香港法律(香港政府律政司查询),其中第41章是《保险公司条例》。为了确保投保人的利益,该条例对香港的保险公司的确作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该条例没有明确写明香港境外人士可以在香港购买保险,但同时没有对投保人的身份进行限制,也就是说不违法。据其一律师朋友说,保险也是商务活动之一,香港是贸易自由港,法律对商务活动主体身份不作限制,只是合同签署地在香港,香港拥有司法管辖权而已。
二是咨询了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相当于国内的保监会,咨询邮件地址:iamail@oci.gov.hk)。
李先生发了一份电子邮件,问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究竟合不合法?香港保险公司认不认可内地医疗机构的疾病证明材料或公安部门的死亡证明?不出三个小时,一名监理专员就回复了他的邮件,内容大意如下:根据香港的法律,无论内地人、外国人还是香港人,只要持有合法身份与香港合法的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都是有效的,但是必须注意两点:
- 保险是一份长期合约,如果期间出现没有连续付保费的情况,将可能造成投保人利益受损;
- 如果与保险公司出现诉讼时,将可能要投保人或代理人亲自到香港法庭聆讯;至于保险公司是否认可内地医疗机构的疾病证明材料或公安部门的死亡证明,则是保险公司的商业决定。
至此,李先生明白:去香港买保险是可行且合法的。
热点关注二:香港保险公司会倒闭吗?
但是内地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不允许倒闭,监管严格,而在国外即使像友邦、富通这样的大公司2008年也险些倒闭,香港的小保险公司风险是不是更大?
据香港高级持牌理财经理介绍,全世界的人寿保险公司都是不允许倒闭的,否则就不会出现美国雷曼兄弟经营的400家银行和美国友邦AIA一起到了破产的边缘,而美国政府没有伸出援手去挽救雷曼兄弟的400家银行,而出钱收购了友邦保险85%的股权,不允许友邦保险公司倒闭。香港保监处规定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会有再保公司或者其他规模大的保险公司收购继续经营,以确保客户的权益。所以客户最多只会因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损失红利收益,但保障类投保保额肯定是100%得以保障的。
至于香港方面,对于寿险,香港政府对于香港保险业的监管非常严格,每出售一份,香港保险监理处都会要求香港保险公司把该份保单80%价值的资产维持在香港,以便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
如果在香港有人寿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濒临危机,香港政府即会出面,让有财政实力的保险公司兼并该保险公司,保障香港出售的人寿保单不受损失。香港政府也正在设立香港人寿保险再保险基金,用以担保香港出售的每一份人寿保单。
带上港澳通行证、身份证、银行卡就可在港投保
保险额度较高更适合中产家庭
实例分享
在广州做公关工作的麦小姐是千万内地赴港投保的大军中的一员。在她香港做保险的朋友介绍下,她购买了一份香港英国保诚保险公司10年期、非投资性质相连的重疾险,该险种囊括100多种可赔付重大疾病,保额一单最高为40万元,保期内最高共可获280万元的重疾赔付。每年,她需交大约两万七千元人民币的保费。据介绍,购买该险种,受保人可获7次的重疾赔付机会。麦小姐说,赴港投保最大的原因是,香港的这个险种相对于内地类似险种可获赔付重疾种类更多、保额更高。
香港有7次的重疾赔付
麦小姐表示,内地大多重疾险产品都不包括原位癌的赔付,但她所购买的这个香港包括。另外,每位受保人可拥有“3次癌症,4次其他重大疾病”共7次的重疾赔付。每次重疾赔付最高可获40万元的赔付金额,4次其他重大重疾赔付不限期。而在癌症赔付上,自受保人第一次确诊癌症那天开始计起,获得一次赔付后,满期五年后,可再获第二次重疾赔付。而且癌症与其他重疾赔付不相冲。“比如,今年得了胃癌,获得了一次赔付,第二次再发现其他重疾的话,照样可进行重疾赔付.”麦小姐说。而且,她所购买的险种还免费赠送给她5年内最高5000元的普通疾病住院补贴。
而在内地,癌症类保险,第二次获赔必须在第一次癌症治愈那天开始记起的五年之后。麦小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她有一些朋友同事在购买内地的重疾保险,交2000元/年的,一般只能获得3万元人民币的重疾赔付,最高只能获得9万元;而每年交5000-6000元保费的,最高赔付额也只有十几万元。“而且,内地的重疾保险涉及的可赔付重疾种类绝对不可能有100种那么多。”她表示。因为她从事的是高压、高强度工作量的公关工作,加之食品安全及空气问题的威胁,她必须为了做好准备。
保单附内地认可医院清单
当内地人涌向香港购买各种保险时,不少业内人士分析,保险理赔、申诉等需要回到香港处理。而且,如果购买的是医疗相关保险,还得在香港本地医院就治才能获得相应的赔付。但麦小姐否认了这一点。她表示,她购买这份重疾险时,香港保险公司向她提供一条可赔付疾病长清单的同时,还附上了一张认可检查与就诊医院的清单。据她介绍,保险公司列出的认可医院清单里不仅囊括了内地三甲医院,连很多地方小医院也被认可。受保人可以到清单上列出的医院里检查或就医,凭被认可医院的账单,便可获得赔付。
而且赔付时间也不长。将清单提交给保险公司,在一个月内,保险公司就会作出理赔。如果受保人不到香港,保险公司会以支票形式理赔受保人,受保人在内地可以凭借支票取款。“但可能需要支付二三十块的手续费,”麦小姐说,“但只要手续费比前往香港的交通费便宜,我都觉得划算。”但对于保险可能涉及的申诉问题,她表示,很少听说申诉的案例。
但她也表示,内地市民到港投保虽然没有其他条件限制,人人可买,但香港保险的保额一般较内地高,适合经济较宽裕的家庭购买。像她购买的重疾险每年就需要支付折合人民币两万七千元的保费。